倫敦西區隱藏的明星

歷史背景
用”西區(The West End)”一詞來稱呼倫敦舊城西側、泰唔士河以北的地區始於19世紀初,但其發展可以追溯到17世紀;在Charles I於1625年成為英國國王之後,開始有貴族移居到Mayfair一帶。接著1666年的倫敦大火燒燬舊城區約60%的面積,也迫使更多人搬遷到西區居住。

1810年,建築師John Nash對攝政街(Regent Street)的更新計劃,建立了從北邊的攝政公園到南側的聖詹姆士公園之間的交通軸線,這裡很快就成為流行時尚集中的新區,而"西區"一詞也成為時髦的代名詞。一直到現在,這裡仍然是英國最大的娛樂與消費中心。除了攝政街之外,西區另一條南北向的交通要道就是Tottenham Court Road。往北連接倫敦第六大車站Euston,往南經過Tottenham Court Road地鐵站與聚集著各式流行品牌的Oxford Street之後稱為Charing Cross Road並再往南連結Trafalgar廣場(由Norman Foster於1996年重新規劃)。

1

彩色的飄浮盒子(圖片版權:蘇富源)

相較於攝政街的輝煌歷史,Tottenham Court Road顯得低調的多。在117公尺高的Centre Point大樓於1966年落成之後,這個位於Oxford Street與Tottenham Court Road交叉口的顯著地標與其下繁忙的地鐵站讓許多人開始注意到此區的發展。這個交叉路口剛好位於西側的SOHO、東北側的Bloomsbury以及東南側的Coven Garden之間,在行政區上屬於Camden Council管轄;附近有流行商店林立的Oxford Street,有世界第一大博物館British Museum,也有著名市集Coven Garden;而南側的St Giles High Street自中世紀以來便是西區與倫敦城之間的交通要衢。

2
主要人行動線與地理位置關係(圖片版權:蘇富源)

這樣的地理特性,使得此區在18、19世紀倫敦城人口快速膨脹時,成為外來移民落腳的選擇之一,都市紋理與人口背景非常複雜。但是從70年代之後一直沒有通盤的都市規劃,而致目前交通狀況壅塞,基礎設施老舊,治安問題嚴重。因此Camden Council在2000年通過的Unitary Development Plan(UDP)將這裡納為重點發展區(Afl),2004年七月並通過Tottenham Court Road Station and St Giles High Street Planning Framework,在此發展架構中明訂發展目標與設計準則,希望藉由提升基礎建設品質與容量進而吸引投資,促進地方的發展與再造。市長Boris Johnson也在大倫敦發展計畫中將此區納為33個重點機會區(Oppurtunity Area)之一。

重點計畫

1. Tottenham Court Road地鐵站擴建與周邊交通動線改善:
這個位於Tottenham Court Road與Oxford Street交叉路口的地鐵站在1900年開始營運,當時只有一條東西向的Central Line。隨著1907年南北向的Northern Line開通,以及公車系統的營運(目前有19條公車路線經過),這裡也漸漸成為西區重要的轉運中心。儘管站體經過數次的更新,然而這個110歲的老車站與站內複雜的動線要負擔目前每天15萬旅次的進出實在顯得勉強。加上東西向的Crossrail(註一)將於此設站,必須盡速擴建整合以提高容量與安全性。

3
穿越基地的道路造成人車衝突頻傳(版權:蘇富源)

同時,在交叉口東南角的Centre Point,其特殊的結構設計與修長的量體,在60年代興建時引發很多的討論,其中還包括在交換條件下市政府核准超過允建容積的爭議,以及地面層人車動線的混亂造成意外頻傳。Centre Point在1995年被指定為第二級保留建築物,然而在都市介面上的問題卻一直沒有改善。這次的規畫將會重新設計地面層廣場,移除原本穿越基地的車行道路以提供更大面積與安全的行人空間,並藉由開放空間的引導,清楚連結周邊地區,包括新規劃的St. Giles Court與St. Giles in the field教堂(第一級保留建築物),並進一步聯繫Coven Garden與Bloomsbury。

4
施工中的Centre Point地面層(版權:蘇富源)

5
Centre Point週圍壅擠的交通(版權:蘇富源)

地鐵站體的部分包括了位於廣場下方全新的售票大廳(原有面積的六倍)與地標式的透明玻璃出入口通往Centre Point廣場,還有站內進出與轉乘動線的簡化,以及最為人詬病的無障礙空間的改善;而更重要的,就是因應Crossrail在此設站後與地鐵間的整合與連繫。整個周邊計畫投資超過十億英鎊,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鐵更新案。預計2017年Crossrail開通之後,Tottenham Court Road車站每天可以容納20萬旅次,是旅客進出西區的重要門面。

6
更新後的廣場(版權:London Underground & transpor)

註一:Crossrail是倫敦投入160億英鎊全新規劃的東西向鐵路系統,全長118公里,於2009年開始興建。連結了西邊的Heathrow國際機場、倫敦西區、舊城區、Stratford City(2012奧運場地,Eurostar停靠站)與Canary Wharf等倫敦最繁忙的幾個區域以及倫敦周圍13個主要火車站。將可以有效減輕地鐵負擔並提供高速、高容量的東西向聯繫,預計從Tottenham Court Road到Heathrow機場的時間將從一小時縮短為30分鐘。

2.   St. Giles Court更新計畫
St. Giles Court是個隱藏在Centre Point東南側0.7公頃的大街廓,四面臨路。原建物是50年代興建的國防部辦公室,2005年後便閒置無用。八層樓水泥城堡封閉而不友善,尤其北側的陰暗街道(Bucknall Street),更是治安的死角。面對此區正在進行中的都市再造,開發商與建築師Renzo Piano希望藉由這個複合式的街廓開發案,取代原本灰色的空間,帶給此區新的能量,重新縫合都市介面。

7
穿越基地的捷徑(圖片版權:蘇富源)

前置作業從2003年開始,建築師與Camden Council及英國文化遺產協會進行密切的討論,並在2004年2月與2005年2月各舉辦一次公聽會,廣納意見以修正設計。全案在2006年9月核准興建,並在今年五月完工。Piano的規劃是個12層樓、總樓地板面積66000平方公尺的複合式建築群,包括了辦公室、零售商店、餐廳與咖啡廳、住宅以及公共廣場。這個新地標強調的是行人友善的介面、活潑的色彩與綠色科技,並欲藉由開放的地面層串連起這個街廓周圍的重要地區(開放空間佔基地面積的27%)。

為了達成目標,在設計之初便已定調"透明、碎化、滲透、明亮、活潑"等原則:藉由立面高度、寬度與角度的調整以及有層次的退縮來達到量體的碎化;藉由地面層挑高六米的透明盒子在視覺上將四面街道納進去,創造有別過去的都市氛圍。未來進駐的商店,夜間透出的明亮光線也會減少街道上治安死角;而五條穿越街廓的」捷徑」,則進一步提高中庭的社交功能,創造新的交流機會。儘管Piano的彩色的飄浮盒子在建築上引起不少議論,但是整體規劃在都市街道的縫合上確實做了很大的努力。

8
穿透的地面層(圖片版權:RPBW ph. Joost Moolhuijzen)

9
中庭廣場(圖片版權:Michel Denancé)

Piano說:這個案子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倫敦市中心這個被遺忘的角落,注入新靈魂。藉由這些漂浮的彩色建築的加入,這個地方具體化的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

這個住商混和的街廓,提供57123平方公尺的辦公室與109戶的住宅(12162平方公尺),其中53戶交由Circle 33 Housing Trust規劃成為平價住宅,稍微緩解當地的居住需求,Circle 33也會與Camden Council及當地組織合作一連串的社區發展與教育訓練計畫幫助當地居民提高就業率與生活品質。

結語
Tottenham Court Road地鐵站擴建及周邊更新在2009年春天啟動,預計2016年完工,而隨著鄰近的St. Giles Court在2010年落成,讓倫敦人在這施工黑暗期中看到了未來的可能性。更新完成後的Centre Point與St Giles High Street地區將成為倫敦西區最重要的心臟:友善的開放空間與安全的行人動線串聯了步行距離內的景點設施,並藉由Crossrail、地鐵與公車系統緊密與大倫敦相連。

10
St. Giles Court、St.Giles High Street與鄰近的Centre Point(版權:蘇富源)

(本文同步發表於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台北村落之聲,圖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