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位於生態濕地的必要性基礎設施,要如何可以共存?團隊提出利用基地內既有的紅樹林濕地生態將新的電廠包被並且滲透進去,讓足夠寬度的紅樹林所形成的緩衝空間可以提供生態系必要的保護,也能夠降低電廠運作時對於濕地生態的直接衝擊。紅樹林復育的重點在於將基地的水文重新與大海連結起來,讓每日潮汐的運作可以深入基地內的濕地,提供足夠的資源與保護。
同時,對於電廠本身的思考,也應該以生態濕地為優先,盡可能將同質性的量體集中並與舊電廠共用部分設施,減少電廠的建築面積以便將濕地面積最大化。團隊將電廠區分為三大區域並分別以曲面皮層所形成的遮陽系統將電廠包裹起來,一方面提供電廠在南台灣陽光下的遮蔭,皮層的骨架同時也和維修用的通道與管架系統結合在一起。部分南向的皮層也結合了利用陽光的綠藻發電系統,對於乾淨能源提出一種願景。
對於本案,團隊認為最重要的議題仍在於不得不開發的電廠如何減少對於基地內既有濕地生態保育的破壞,而非張牙舞爪的利用電廠量體滿足人們對於建設的虛榮心,尤其做為一個概念性的提案,如何反省原本就不應該興建的電廠,提出一種諍言,非常重要。